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学院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环能人在路上:“环山卫水”实践团赴门头沟区天河水村开展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号召,使在校大学生获得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018年暑期,首都大中专学校共有一万余支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十余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祖国大江南北,围绕十大专题,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与才智,践行“青年服务国家”的精神。北京建筑大学“环山卫水”实践团是参加 “乡村振兴 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项活动的团队之一,由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丁丁及8名本科生组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天河水村在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将校内的科研项目加以应用,在考察的过程中寻求天河水村的脱贫之道,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考察乡土民情 走访绿色产业

  经过前期周密的筹备和安排,8月15日清早,实践团成员在学校集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最终抵达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天河水村,开展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

  队员们在书记的带领下考察了整个村落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并走访了村民。天河水村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最西部,位于109国道107公里处,属于109国道沿线的深山区,距离清水镇政府13公里。全村有人口83户143人,其中低收入农户占全村农户总数58.5%。在低收入户中有低保户3户4人,重残户1户1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522.3亩,其中,耕地面积74亩,园地面积34亩,林地面积5394.3亩,农村住宅用地20亩。通过书记的介绍和访谈内容,队员们了解到:天河水村老龄化严重,缺乏劳动力和自主经济来源是其主要贫困原因,地理位置的偏僻和自然资源的匮乏更是让村里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此外,队员们还考察了天河水村第二产业的升级改造情况。村内现有养鸡大棚5座,菌类种植大棚1座,目前正按照生态功能定位要求进行产业转型。由于交通不便,且没有灌溉种植水源,主要作物为杏树、核桃树,农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产量不高、收益小。目前,村里组织致富带头人进行蜜蜂养殖,带动低收入户加入养蜂行业。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带动更多的低收入户加入到养蜂专业户中,实现蜜蜂养殖户的专业化、规范化,实现农民创收、增收。

 

 

  

  依托专业技能 优化净水方案

  实践团成员来到天河水村的两个水井所在地,开展饮用水水源及进水水质的实地调研。据了解,天河水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小龙门和灵山两个水源地,我们分别对两个水井的水质进行取样。回校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队员马上对水样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酸碱度、含氧量、浊度、电导率等,最终形成水质报告反馈给天河水村。实践团成员利用专业所学知识,查参数做实验,为提升天河水村村民的饮用水质量出谋划策。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考察了天河水村污水处理站选址,根据该村污水排放现状,结合本学期《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相关内容,提供了污水处理站的设计思路和工程图纸,将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造福乡村。

 

 

  践行科技扶贫 助力“厕所革命”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交谈过程中,发现很多村民都反映,他们的“方便”有许多“不便”之处。我们在天河水村实地考察该村现有旱厕、水厕以及公共厕所的情况。该村现有公共厕所3座,户内旱厕、水厕条件差别较大,现代化设施较少,影响整体村容村貌。此外,村中常年居住的老人较多,如十月份上冻后,老人外出使用公共厕所或使用设施简陋的户厕,存在发生意外的可能。根据这一现实问题,同学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厕所革命”,依托在校参加的全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赛和北京市互联网+比赛的作品,根据天河水村实际情况,设计出可行性较强的生态花园式可持续厕所。

  实践团成员设计了一种生态花园式厕所,以生态技术为支撑推进农村地区“厕所革命”进程。团队根据天河水村实地调研情况,针对农村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建设一种具有排放无害、产物利用、低碳节能、成本低廉、易于复制理念的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农村厕所粪尿资源化处理系统,为建设一种微型生态花园厕所提供建筑方案,适用广大农村地区公厕、家用厕所等。并和上级政府部门积极沟通,项目正在筹划实施建设阶段。

  实践团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教学和人才优势,以广大贫困落后地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土壤,服务于乡村振兴,切实做到科技兴农和绿色兴农,为广大农民谋福祉!

 

 

  共享支部智慧 推进环保下乡

  在前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环能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与天河水村党支部搭建了支部共建初步框架。队员们对当地村民文化生活的建设进行了考察,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平方800米,拥有教师1人,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40人,中学生1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5公里。村委会设有借阅室、活动室、放映室等基础设施,虽能基本满足村民文化需求,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实践团队员们积极响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时代主旋律,在天河水村公共区域,张贴了海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此外,实践团为在村的小朋友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知识大讲堂,拿出精心制作的课件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环保知识,并为环保宣传画填色,让环保意识从小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向村民们赠送了自己设计的环保T恤,绿色——代表着蓬勃、生机与希望,希望天河水村村民生活幸福美满,日子越来越好。

 

 

  回校后,队员们为天河水村设计了一个象征村子形象的标志——绿水青山环绕,人与自然共生。天河水虽没有“水”,但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就是天河水村致富的宝贵源泉。本次社会实践,圆满完成了调研实践活动,队员们纷纷表示,回校后要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今后的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执青年赤诚之心,绘乡村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