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学院新闻

把青春奉献给泥土 与琉璃光泽同辉——记投身琉璃事业的暖研16级杨慧同学

  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出产的琉璃制品历来为明、清皇宫的专用制品,是皇家建筑重要元素,是建筑传统文化重要符号。琉璃烧制过程需要在1400度高温下进行,因环境保护等原因目前琉璃渠村大多数窑炉已关停,这项传统工艺面临失传风险,为使其琉璃品制作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代代相传、延续下去。环能学院天然气催化燃烧师生团队研究近零污染物排放,并将催化燃烧炉窑应用到琉璃的烧制中,分析了炉窑温度对烧制琉璃的影响,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近四年多次实践,近年来已经烧制出多件品质上乘的琉璃制品。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投身琉璃事业,把青春奉献给泥土,与琉璃光泽同辉的暖研16级杨慧同学。

 

 

  杨慧,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016级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专业研三学生。在导师张世红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天然气催化燃烧近零污染物排放相关课题的研究。研究生阶段,先后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研究生二等奖学金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一篇被北大中文核心录用,一篇被美国期刊录用并见刊。

 

 

  在研究生阶段她一直专注于研究琉璃瓦的烧制工艺。她一直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团队建设中去,瘦弱的她却是这个团队的灵魂,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形成了本硕联动、师姐带师弟的良好局面,她总是耐心讲解并细心指导研究生师弟及本科生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手把手教学弟学妹如何掌握琉璃瓦的烧制工艺,琉璃烧制过程很苦,失败比成功多得多,正是在多次失败中她体会到了科研的意义,尽管劳累但她始终是快乐的,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

 

 

  2018年4月,环境学院组建琉璃文化团队,作为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她随同前往琉璃渠中小学劳动艺术教育基地进行琉璃文化交流,提出了古代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思路,共同推动北京建筑琉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018年8月,她带领研究生成员及部分本科生来到琉璃渠中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科研为依托,以琉璃文化保护为宗旨,与基地老师针对琉璃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处建筑琉璃文化保护的新思路。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带领师弟潜心研究,研发出质地上乘的琉璃瓦作品,釉面温润、色泽均匀,作为专业技术与琉璃文化艺术相融合的重要科研成果,参展“琉璃文化保护和社会实践成果展”,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促进了传统琉璃文化与科学技术二者之间的共同发展,为传承保护琉璃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琉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条艰辛的路,在这条路上她一直在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