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水深2.8米”
“水质很好,河底生物还挺多样的”

仔细盯着手机屏幕的王崇臣教授,一边调控着“水下无人船”,一边不时读取屏幕显示的相关参数。
静静流淌的清水河,河水清澈鱼虾闲游。

5月22日,北建大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宏岳带队,环境学科王崇臣教授、王鹏高级研究员以及科研团队学生一行,驱车3小时来到密云区北庄镇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踏勘。顶着烈日,走河察看、现场检测、座谈交流,大家谈现状、提问题、碰思想、出思路、拿举措,为当地水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水质好、生物多样,这里可做的事情很多”
调研组一到村子,就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直奔村边的清水河。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围绕清水河水质、河里生物以及流域生态情况开展调研。

张长龙是土门村支部书记,他告诉大家,清水河源自京东第一高峰雾灵山,在关上村入境,流经大城子、北庄、太师屯3镇,在太师屯镇太师庄村,南入密云水库。清水河全长61公里,流域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密云区境内36.2公里,其中北庄段长14.6公里。

清水河流经北庄镇的土门村,在土门段8.3公里。北建大调研团队一边走,一边听着村支书关于清水河的历史发展情况介绍。大家沿着河边道路行走约2公里处,水面呈青绿色,波光潋滟,看上去怡然而静谧。尚君慧同学是王崇臣教授团队的在读研究生。为了准备这次主题调研,她提前作了功课,查阅了历史文献,详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人文。她打开背包,将“水下无人船”连接到手机上,然后放入水中开始扫测。

“无人船是水下的‘听诊器’,可以来回扫测,数据实时采集,手机实时显示。”王崇臣教授说,“通过初步检测,可以看出清水河的水质好,水域生物多样,这里可做的事情很多,挖掘水文化历史,开展科普活动,以此为牵引,可以带动当地的文旅发展。”

尚君慧用提前准备好的水质取样器,盛满水,准备带回实验室作水质分析,还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她作为水文化团队一员,曾多次调研北京水系。这次的调研令她对北京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知。她说,之前调研过老城区的河湖水系,很少能零距离摸到水,河流的亲水性,人水的互动性都相对较差。但自然的清水河仿佛是北京的桃花源,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密云的清水河,多与水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研究水文化,挖掘水资源,打造新的文化标签”
结束“走河”行动,已经接近中午12点。大家驱车来到北庄镇镇政府会议室,继续召开座谈会。

北庄镇党委书记杨海军,副书记、镇长骆腾麒,北庄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马德强,北庄镇党委副书记郝纪东,北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郭凯,北庄镇党委组织委员席娟,北庄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张长龙, 土门村第一书记朱冲一同出席。

观看了学校宣传片后,环能学院党委书记冯宏岳介绍了学校悠久历史和发展沿革,以及环能学院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各方面情况。他希望,在落实“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和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发挥高校党建优势、师资优势、科技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为服务郊区村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骆腾麒代表北庄镇向环能学院一行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北庄镇经济发展情况。他表示,校地合作一直是双方高度关注的工作。北庄镇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环境治理、文化传播、产业振兴等方向深入开展工作。希望学校和村镇进一步深化交流、拓展平台,共同打造合作新典范。
王崇臣教授介绍了水文化在北京地区的发展情况,并表示水文化在水治理过程中起到保持成果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是文化的范畴,更是水科技和水工程的集合。清水河周边的古人类遗址,向我们展现着人依水而居、村因水而建这一思想。《密云县志》对清水河的水源地自然水体状态的记载,也充分说明清水河具有一定的水文化研究价值,未来将深挖清水河水文化资源,以“真正的水源地”角度设计建设方案,研究水文化、挖掘水资源,打造新的文化标签。

王教授谈到,调研团队已经对清水河水质及周边水生植物进行了勘测采样。在保护好水源地水质的前提下,利用清水河土门村段依托水源地自然水体状态,吸引大家了解水源地上游水体自净化方式,开展经济实用的保护措施,并建设水源地科普基地;此外,由于土门村距城区距离较远,建议通过“慢直播”的方式宣传清水河,让河流水文化走出去,吸引大家前来探访水文化的奥秘。双方将依照提议,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明确任务安排,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力争做出成果、服务京郊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许亮副教授一同参加了调研,他提出了几点设想:撰写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推动技术介入,为生态保护提供专业技术。加强产业振兴,联合相关企业寻求适应当地情况的产业。文化建设,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搞好文旅发展。


支部党员潘思佳参加调研后,感受颇深,她说,从历史上看,水是文化之源,水造就了所有民族的历史,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水与文化便须臾不可分离。通过本次实践走访,我看到了真正的水源地上游的情况。清水河周边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浓厚。经过当地人的介绍以及王崇臣老师的专业解读,让我对密云水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环境专业的学子,我们更应担当保护好水环境、维护好水生态、弘扬好水文化的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土门村第一书记朱冲表示,双方共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氛围浓厚,为土门村党支部搭建了一个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师生们提出的相关建议切实可行。长期以来,我们村子在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方面存在许多困难。有了北京建筑大学的帮助和支持,相信我们能够进入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扩大村庄知名度,提升自身“造血”能力,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寄语和勉励广大青年。环能学院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结合主题教育工作,将思政课搬到社会大课堂,引领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依托科研基地和人才资源,勇于创新实践,为京郊区域发展问题出谋划策,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建大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