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于1956年成立县级市,1958年设地级市,1963年撤销市建制,1985年恢复建市,资源能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
2023年8月,北京建筑大学环能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白银公司)、白银露天矿遗址、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了解白银因矿设企、因企建市的城市发展历程、悠久的矿业历史和辉煌的矿治成就,深切感受白银人“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白银精神。

一、白银公司贵金属综合利用系统

实践团成员通过听取讲解、观看影视资料,参观展板模型,实物展品考察等方式,学习有色金属资源开采冶炼、生产设施和工艺技术,了解企业实施双碳战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绿色发展等工作情况。
据介绍,贵金属综合利用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卡尔多炉火法和湿法联合工艺,经过一系列流程、处理铜、铅、锌冶炼系统产生的铜铅阳极泥、硬锌蒸发残渣和底铅氧化渣等,最终生产出金、银、硒、铂、钯、铼、铟等稀贵金属,其中金、银、硒等金属回收率达到了98.5%的世界先进水平。
生产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烟气利用世界顶尖的可调式文丘里除尘、洗涤等环保设施,实现尾气全面达标排放;产生的固体废料也全部回收并再次进入生产系统循环利用,体现了该系统清洁文明、绿色环保和低碳高效的设计理念。

贵金属综合利用成果展示
二、白银公司电线电缆生产车间
公司先后开发生产超微细电磁线等多个新产品,自主研发的核聚变超导电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抢抓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机遇,合作建设的高档锂电铜箔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可生产6-18微米铜箔系列产品,在电线电缆生产车间,从拉丝到包漆等一系列工艺均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年产能可达20万吨。

电线电缆展品

全自动化生产车间
三、白银露天矿遗址
矿区占地总面积约913.40万平方米,属于我国大型且数量较多的有色金属矿山之一,主要有铜、硫及金银矿金属,且含有丰富的铊镓、镉等有价金属。
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了解矿山开采的历史与辉煌成就。白银公司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黄罗斌同志,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1954年,黄罗斌同志由宁夏省委副书记兼省军区政委转任中共甘肃白银厂有色金属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经理,来到白银这一片“风吹石头跑”的戈壁荒山,从此与白银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带领下,成千上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开拓者在这片不毛之地顶风沙、战严寒、喝苦水、流血汗,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魄力、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的无畏勇气和实业报国的满腔豪情,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惊天一爆”。


聆听英雄事迹
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的开采,共完成采剥矿岩1013亿立方米,产值达39.08亿元,共开采了近7000万吨铜矿石,黄铁矿可达500万吨。

讲解员向实践团介绍露天矿的历史

矿坑内还留存有厂房及水池等开采用设施
露天矿是白银人民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几代白银人深刻而难忘的记忆。实践团现场学习,实地感知,了解了几代矿山人不畏险阻、战天斗地的创业历程。
1966年3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白银和露天矿时题词“你们这是艰苦奋斗”。1992年8月14日,江泽民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艰苦奋斗、振兴白银”。同年8月25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白银的开发和建设以及开拓者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四、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
黄罗斌同志留下了“打个铜棺材,埋在火焰山”的豪言壮语,其为白银开采的信心与决心深深地鼓舞了每一位实践团成员。他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军人气质,刚毅果敢、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引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和创业者感恩报国、扎根西北、拼搏奉献。

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
艰苦奋斗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银的历史,就是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矢志奋发图强、乐于拼搏奉献,成就光辉伟业的历史缩影。这座新中国成立后才崛起的新兴工矿城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作为新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业绩,为共和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团成员以学习白银精神为目的,通过对白银公司等地的参观,重走白银人的奋斗之路,对当地工业发展历史及白银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续,团队将继续学习并将“白银精神”融入学习工作中,发扬不畏艰难困苦、矢志奋发图强、乐于拼搏奉献的精神,成就新的光辉伟业。